|
|
10-02-06 | #1 (永久链接) |
论坛管理员
|
书装设计的文化理念和艺术风格
20世纪90年代以来,我国电脑辅助设计技术的迅速普及,给书籍装帧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。它的神奇、便利、迅速和高品质输出,使设计师们兴奋不已。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:电脑技术给设计者提供了无限广阔的设计空间,以及一个前所未有的得心应手的设计工具。电脑技术把原来的设计完成品墨稿,变成了可以直接交付印刷的“菲林”,直观、彩色显像,将设计与制版合二为一,大大节省了人力、物力,缩短了出版周期。 同时,书籍装帧设计中也出现了滥用电脑的现象。设计者面对无数点击可得的新奇的装饰效果,往往难以取舍,会有意无意地罗列各种设计功能,被兴之所至的图像牵着鼻子走,也好像只有这样才显出现代感,于是装帧设计进入了一个误区:由于忽视了整体把握的设计意识,使书装设计应赋予图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无从体现。 另外,电脑的神奇也为那些偷懒的设计者提供了方便,使书籍设计成为全电脑产品,毫无个性。电脑痕迹严重、花哨繁杂、堆砌拼凑的封面摆满书店。这些图书设计失去了应有的文化属性,缺乏文化内涵。 面对这种现象,设计师们对装帧文化有了一种反思:电脑多元设计不等于创意本身;先进的科技手段,脱离了人的主动思维,并不能带来理想的结果;电脑符号的泛滥,极大地削弱了图书的书卷气和文化内涵。这无疑是对广大设计师的又一次挑战,它要求设计师知性更宽,悟性更强,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、艺术品位和创作才能。 近几年来,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运用电脑时,开始注重书装设计理念、文化内涵、艺术品位和人文关怀,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。这标志着我国书籍装帧文化的精神回归,是中国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又一次飞跃。这种飞跃主要有如下特征。 其一,重视单纯、 简洁的艺术风格 装帧设计单纯、简洁的艺术风格由图书本身的文化属性所决定。20世纪90年代以前,中国的出版物基本上还处于凸版铅印的阶段,由于科技落后和经济制约,一般设计用色限制在三至四色以下。但那个年代的设计大师在有限的用色条件下,精于构图,以概括、洗练的设计构成,单纯的设色,同样呈现出较为丰富的视觉效果,典雅大方。时代变迁,它们的艺术价值依旧。1981年出版的《九叶集》,是一本中国新文化运动初兴年代的九位诗人的合集。设计者曹辛之先生用一棵大树九片茁实的叶子比喻九位诗人,寓意深邃,启人遥想。全书构图平稳,树叶错落有致,设色单纯、雅致,把该书的内涵,含蓄而诗意般地呈现给读者,体现了一代大师的功力(见图1)。 如果说,那个时代装帧的单纯、简洁,多少有些受条件所迫,多少有些被动因素的话,那么,现代设计师的单纯、简洁则完全出于主观因素。他们“用电脑不见电脑”, 装饰语言从属设计语言,化繁为简,惜墨如金,尽可能做到以最少的设计语言传达最多的视觉信息。《分子病毒学》是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年轻的美编王梅设计的。她利用显微镜下的
|